close

在瑞典語學校學習瑞典語,不僅學習瑞典語,也是認識瑞典社會文化制度的重要途徑,以幫助移民融入瑞典社會。教材內容生活化,尤其是介紹瑞典社會文化的教材,學習起來特別有趣。列舉數例與各位分享。

 

 

瑞典多樣化的家庭組成

瑞典的家庭組成有各種形式,有一夫一妻與他們的子女組成、再婚的夫妻與他們前夫前妻生養的小孩、同性婚姻家庭、沒有婚約關係的同居伴侶與他們的小孩、同性或異性的同居伴侶、獨居的人們、單親父母與他們的子女、當然也有數代同堂的大家庭....等各種類型。

Sambo是瑞典語同居人的意思,是常聽到的詞。在瑞典語學校的多位同學和他們的瑞典伴侶是同居的關係,像我這種結婚的人反成少數。瑞典政府允許人們以男女朋友、同居人關係,申請依親居留簽證來到瑞典。關於瑞典同居人的法律條文規定,可參考Vi Taiwan人網站的「為愛走天涯--瑞典的同居須知」一文。

我認為此類教材很先進,有的移民來自社會制度較保守的地區或國家,可讓他們認識瑞典社會,不覺得奇怪。

我們曾讀過一篇關於「彩虹家庭」的文章,老師先在課堂講解,她看我們覺得有趣,又印文章給我們自行研讀,連外子都覺得新奇有趣。所謂「彩虹家庭」即是兩對男男、女女同性伴侶或夫妻,他們想要擁有小孩,於是雙方合作提供精子與卵子以生殖技術生出小孩。我們讀的例子是,他們雙方合作生了兩個小孩,每對伴侶擁有照顧一個孩子。不是小孩生出後就不聞問對方,他們兩對同性伴侶/夫妻,常常合作照顧小孩,一同聚會一同出遊,小孩輪流在兩對同性伴侶/夫妻家居住,他們的小孩同時擁有兩個爸爸、兩個媽媽的照顧與關愛,這兩對同性伴侶/夫妻享受照顧小孩的樂趣,並學習有效率的時間安排,把時間留給小孩、伴侶及自己。文章裡的兩對同性伴侶似乎很滿意這種生活,且樂在其中。

在平常的文法練習,也可看出瑞典多樣化的家庭組成特色。瑞典語線上練習有道題目:「(她)名為麗莎。(她)沒有結婚,但(她)有個同居人。(她)名叫瑪麗雅。她們有個兒子。(他)名為彼得。」括號裡是要填寫的答案,瑞典語女的她是hon,男的他是han。重點不在答案,仔細再看題目,瑞典語的練習,顛覆傳統一男一女組成的婚姻家庭,而是同性同居人與領養的小男孩的家庭組成。這真是一條很先進的題幹!

瑞典政體與王室

瑞典的政治體制是君主立憲,瑞典國王是國家元首,政府首長是首相。

提到王室,學校老師介紹了國王家庭組成,有國王(名為: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希爾維亞王后、他們的子女:女王儲維多利亞公主、卡爾菲利普王子、馬德琳公主。王室,常是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聊話題,在瑞典也不例外,我的老師常常說出對他們的看法。

希爾維亞王后,似乎很受瑞典人民的愛戴。希爾維亞王后是德國人,她的母親是巴西人,她曾居住過巴西、德國,會說七種語言:包括瑞典語、葡萄牙語、英語、德語、西班牙語、法語、手語,擁有瑞典、巴西、德國三重公民身份。(可見維基百科)瑞典語老師總打趣說,王后和我們一樣都要學習瑞典語,只是不必到SFI上學,她有專人個別指導。

而幾年前嫁給私人健身教練的維多利亞公主,瑞典語老師對於公主的丈夫似乎有微言,他沒上大學,也不太會說英語,公主竟嫁結他。對於卡爾菲利普王子,老師提到,瑞典人民怎能忍受未來的王妃一天到晚穿著比基尼在電視上裸露身體的畫面。看似思想開放的瑞典人,對於瑞典王室成員還是有點保守的。

 

 

瑞典的稅務機關-Skatteverket

初到瑞典,即到瑞典稅務機關(Skattekverket)辦理人口登記,取得人口身份號碼,辦理身份證件。在台灣辦理人口登記是向戶政機關辦理,但在瑞典卻是向稅務機關辦理。這是我與瑞典稅務機關(Skattekverket)接觸的第一個經驗,記得當時接待的人員很和善,兩次去恰巧遇到同一個人員,辦身份證件時,她把我在當場拍攝證件照片,當時我不太滿意相片,她說還不錯啊!還好身份證製作出來不會太難看。

在瑞典語學校的3D:1班級時,老師安排稅務機關(Skattekverket)的人員到校介紹他們的業務。他們懂得利用簡易瑞典語與圖文並茂的投影片介紹,印象很深刻。他們說明了人口登記的項目,例如:出生、死亡、搬家(國內或國外)、改名字、申請身份證件等。

另一重點即是稅務的部分,包括稅務法令由誰來制定、稅款的運用、所得稅、增值稅、何時何人該繳稅、繳稅的程序...等,內容十分豐富。或許稅務機關的人員知道某些同學工作場所,老闆未向稅務機關如實報稅,可能導致員工權益受損,即所謂的黑戶工作(Svartarbete)。沒想到我鄰座的波蘭同學,竟小小聲告訴我,他從事的餐館廚房工作是黑戶工作,于默奧的很多餐廳都是如此,也沒怎麼樣。我只能點點頭,不知如何回應!

那時,暑假將至,稅務機關人員特別提醒在暑假從事短期工作的同學,即使收入未達繳稅的標準,也要領取某一特定表格填寫。

瑞典人民所繳的稅應該在全世界是舉世聞名的高昂,瑞典稅務機關(Skattekverket)發表了一篇英文版本的瑞典稅務制度說明,找個時間再來詳細看看。

Swedish Tax Agency (2011). Taxes in Sweden 2010. An English Summary of Tax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Sweden. Swedish Tax Agency. http://www.skatteverket.se/download/18.616b78ca12d1247a4b2800025728/10411.pdf.

 

 

瑞典的地理環境

身為地理人,對此課題特別有興趣,課堂上老師概略介紹,帶我們看過資料。在我搬到瑞典前,已去過瑞典一些地方,老師訝異我怎麼對斯得哥爾摩與哥德堡內的觀光景點有熟悉感。有一篇文章提到瑞典與丹麥間的跨海大橋與隧道,我說我曾搭火車通過,她覺得很驚訝,因為她是土生土長瑞典人,卻還沒經歷這旅程。

她發給我們的一篇文章主題為:基奴那(Kiruna),一般人熟悉位於極圈內的基奴那(Kiruna)小市鎮,冬天在冰天雪地中可追極光,夏天可享受午夜的太陽,拉普蘭原住民文化是另一特色,附近的冰旅館(Ice hotel)每年在冬天時重新建造一次。

其實,基奴那(Kiruna)有個儲量豐富的大鐵礦,記得中學地理課本提到瑞典必會提到鐵礦。由瑞典國營企業-LKAB負責開採,已挖了一百多年還繼續挖掘,挖掘出來的鐵礦從瑞典的Luleå和挪威的Narvi出口。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基奴那(Kiruna)的鐵礦賣到德國去,迫使英國政府派出海軍阻斷此貿易,與瑞典身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立國相較起來,頗為諷刺。

基奴那(Kiruna)這個小聚落,近幾年來以挖礦會影響到地面的聚落為由,整個聚落必須遷移到他處,遷移行動可是件大事,現持續進行著,成為名符其實的「移動的市鎮」,聚落內重要或歷史建物,例如教堂,必會整棟遷移。一般老百姓的房子,可選擇整棟遷移,或是重建新房舍。

如果已去過基奴那(Kiruna)的旅人們,或許可在幾年後造訪,比較遷移前、遷移後的聚落景觀差異。打算前往基奴那(Kiruna)的旅人們,別忘了鐵礦開採與聚落遷移行動是當地重要的人文特色。

我該找個時間去基奴那(Kiruna)看看!

 

另見:

維基百科之「基奴那(Kiruna)」條文:http://en.wikipedia.org/wiki/Kiruna#Mine

維基百科之「LKAB鐵礦開採公司」條文:http://en.wikipedia.org/wiki/LKAB

維基百科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瑞典鐵礦」條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Swedish_iron_ore_during_World_War_II

 

 

小結

瑞典語學校的教材,讓移民認識瑞典的社會、文化、制度與地理環境,幫助移民早日融入瑞典社會,在此無法全部舉例。此有意義的教材特色,為我開啟另一扇知識的窗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瑞典雲淡風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