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芬蘭赫爾辛基走馬看花之四:波羅的海女兒雕像(Havis Amanda)及芬蘭大學生戴帽節

 

記得國中康軒地理課本第五冊曾提到芬蘭大學生戴帽節,當時看到時一頭霧水,為什麼要在一座雕像上戴上帽子呢?

2011年09月16日,我們在芬蘭赫爾辛基,看到了這座雕像,它還大有來頭!

 

Havis Amanda是這座赫爾辛基最有名之一的雕像名稱,是一座裸體的女性雕像,中文稱它為「波羅的海的女兒」雕像。此雕像由一名芬蘭藝術家 Ville Vallgren於1906年法國巴黎創作完成的,但一直到1908年才豎立在市場廣場旁。Ville Vallgren的原義是此雕像是美人魚,站在海草上由魚兒噴水於海面升起,四周圍還有四隻海獅圍繞著,以此雕像象徵著赫爾辛基的重生。但當時報紙給的綽號是Havis Amanda,自此之後成為此雕像的名字。

「波羅的海的女兒」雕像在1908年赫爾辛基豎立時,遭到很多人的反對,許多婦女批評,此裸體及富有誘惑力的雕像不適宜豎立街頭。也有人認為,把女性高高豎立,是物化女性,那四隻伸著舌頭的海獅像是男人展現性慾一樣,但Ville Vallgren認為他崇敬女性,沒有惡意,後來經過一些人的努力擺平此批評聲浪,讓此雕像轉變為赫爾辛基的象徵。

在芬蘭Vappu的節慶,為了慶祝春天的到來,有大學生為「波羅的海的女兒」雕像戴上帽子,成為節慶的一部分,參與的學生也戴上帽子在街上狂歡。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Havis_Amanda

芬蘭大學生的戴帽節,可參考「熱鬧非凡的芬蘭大學生戴帽節」一文,網址: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3321/2005/09/13/421@698771.htm

 

 


「波羅的海的女兒」雕像旁的海獅

 

來談談Vappu節慶,英文為Walpurgis Night ,是中歐及北歐在春天的重大節慶,在4月30日或5月1日舉行。在芬蘭,Vappu節慶是最大的狂歡式節慶活動,在各城市鄉間舉行,從4月30日晚上舉行,延續到隔天的5月1日。在赫爾辛基,為「波羅的海的女兒」雕像於4月30日下午六點戴上帽子,成為慶祝Vappu節慶的 重點之一。Vappu節慶和May Day相關,尤其是在瑞典和芬蘭的歷法上,May Day可不是只有我們印象中的五一勞動節,May Day象徵著冬天的結束,而在這一天慶祝。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Vappuhttp://en.wikipedia.org/wiki/May_Day

 

回頭想想教材上的「芬蘭大學生戴帽節」,提到「波羅的海的女兒」雕像,其實符合地理教材的重點,應該是北歐國家歷經又長又冷缺少陽光的冬天,慶祝冬天的離去吧!

 

 回 2011波羅的海遊蹤」系列文章標題列表

arrow
arrow

    瑞典雲淡風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