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9月19日下午,我們來到了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這是我第一次來到東歐國家,也是第一次來到前共產國家,一切都是新鮮事,但老天爺不賞臉,還是下起雨來,我和小妹撐著雨傘拖著行李來到我們預訂的平價旅館check in。
愛沙尼亞塔林旅遊圖(底圖來源:Google地圖)
我們主要旅遊的地點是在塔林舊城區,又是搭遊輪前來(B-erminal),搭遊輪離去(D-terminal),選擇位置合宜步行可到的旅館非常重要。
愛沙尼亞塔林16€ Hostel平價旅館。我在網頁booking.com搜尋到此旅館,我認為地點很適合,價格很平價,一個晚上一人是16€,一間兩人房一晚是32€,是我們此趟旅行中最便宜的住宿地點。在booking.com的網頁上有人批評週五週末晚上很吵,的確,這旅館附近有很多家酒吧,還好我們住的時間是週一及週二晚上,沒有受到影響。
愛沙尼亞塔林16€ Hostel平價旅館兩人房。空間算大,還有一張大桌子,兩把椅子、電視,床上有乾淨的床巾、枕頭套、被單及毛巾,還是個含衛浴的套房,外頭有簡易的廚房,提供免費的無線上網。只是如booking.com的網頁上的評論,浴室熱水不太熱,這是真的,如果在冬天過來此旅館投宿,大概會覺得很冷吧!雖然浴室的蓮蓬頭好像快要摔壞,房間的門把快要把扯下來般,這麼平價且地點不錯的旅館,我們也沒什麼好挑剔的。
行李放好,簡單吃著我們從芬蘭帶來的黑麥麵包果腹,以近傍晚,外面還是下著雨,我們決定不畏風雨到老城逛逛。
另,在這個平價旅館有許多背包客,也提供宿舍式床位。我們在此旅館遇到了一個從首爾來的韓國大叔,我常在廚房遇到他,有一回他在廚房不知炸了什麼東西,油煙很重,令人印象深刻。每次遇到他時,我不是準備晚餐,就是在搬行李,不然在櫃臺詢問,沒能和他聊,但從他和別的房客聊天中,得知這位韓國大叔已經在外頭旅行一陣子了,也住在這個旅館幾個晚上。住在此的第二天晚上,他向我詢問有沒有茶包可喝,我想起我在瑞典買的紅茶包,給他了幾包,從此之後,他叫我Miss Taiwan,第三天早上我們在櫃臺寄行李時,他幫忙搬了我的行李,連高大的他都說好重,令人想不到,他向我再要了幾包紅茶包,同時歡迎我們到首爾來,這就是我們在愛沙尼亞遇到的韓國大叔。有時在旅館與其他房客的互動,也是旅程中的趣事。
塔林的新穎建築,小妹說,好像一棟生鏽的房子!旁邊的煙囪是工廠的舊建築。
這裡是Rotermann Quarter的一部分,我們住宿的平價旅館位於Rotermann Quarter區域,回來查詢地圖及網頁,才知道Rotermann Quarter區域發展有一段故事,關於最近的發展,有網頁評論稱之為「文化促進舊區域的再生」,這應該是城鄉發展或都市計畫領域的人員有興趣的議題。Rotermann Quarter區域介於舊城區與港口之間,在十九世紀時是工業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整個區域關閉,直到1970s年代有人提議回復這個區域新生命,但提議未獲肯定,直到2001年,一位有名的愛沙尼亞商人買了大部分的土地建新築整頓此區域,新的購物中心開幕,但昂貴的名牌商品令民眾卻步,後來加入了文化元素,常辦理文化活動,以拉近與民眾的距離。(資料來源:http://www.rotermannikvartal.ee/eng/、Cultural revival in an old area http://www.schoolvoorjournalistiek.com/europeanculture09/?p=1747)
但事實上,我們住在此區的兩天,並未感到Rotermann Quarter區域的活絡,只有少數人們經過,加上天色灰暗又下著雨,感覺更冷清。即使地圖上標示此區有超市,我們還是走到對街的城市公車轉運站的購物商場購買食物,那裡人潮更多。或許,我們來的時間不對,是非假日吧!
塔林Rotermann Quarter區域的新穎建築,玻璃帷幕照映出鄰棟的老房子!此區有新舊房子並陳,走在其間有特殊的感覺,這個特殊的感覺,讓我在回來後查詢網路,了解到Rotermann Quarter區域的區域發展過程。
在旅遊時發現學習新知識,回來後的整理相片、查詢資料、閱讀資料及撰寫遊記,再一次開拓我的眼界!
回 2011波羅的海遊蹤(1)-行程表 (目錄)
2011波羅的海遊蹤(33)-從赫爾辛基搭維京線(Viking Line)到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n, Esto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