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呂勒奧(Luleå)的市區不太,鄰近有個名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的教堂村,其他可參觀的地方不多,或者多花點錢參加冬季活動,例如:狗拉雪橇、雪上摩托車、冰上釣魚、搭乘破冰船...等,或是住宿在鄰近有名的樹屋旅館。但我們沒花到這些錢,呂勒奧的南面港灣,有著一大片的河面結冰,走在其上,令人興奮不已,這個意外的行程,是復活節遊覽呂勒奧最大的驚奇!
瑞典呂勒奧(Luleå)結冰的河面、遠處的破冰船與行走其上的人們。
瑞典呂勒奧(Luleå)結冰的河面與破冰船。看到人們安全地行走在其上,我才敢放心的走。
我在瑞典呂勒奧(Luleå)結冰的河面
我在瑞典呂勒奧(Luleå)結冰的河面
我在瑞典呂勒奧(Luleå)結冰的河面,離岸邊漸遠,戰戰兢兢走在河冰上,心裡有點害怕,很怕掉入冰水中,也很興奮,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體驗。走在河冰上而掉落在冰水中的事也曾發生過,隔天我們回到家時,聽聞有人在呂勒奧附近的結冰河面掉入冰水中。
瑞典呂勒奧(Luleå)南面碼頭旁的住宅。照片的右側有個超市,購物完畢的人們提著購物袋回程時,不是走在岸上,而是走在結冰的河面,往照片左側行走,真令人驚奇!這結冰的水路,在冬季是堅實的道路,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時,外子提起,他曾在某一個臨海的城市工作時,他的同事在冬季時,是在結冰的河面上溜冰上班去,這可減少通勤的時間啊!
我在瑞典呂勒奧(Luleå)結冰的河面上,真想繼續往前走。
2012年復活節,我們在瑞典呂勒奧(Luleå),難得遇到大好的晴天,喜歡這純淨遼闊的景像。
瑞典呂勒奧(Luleå)結冰的河面與溜冰的人們。這通道似乎特別整平過,很適合溜冰!
瑞典呂勒奧(Luleå)結冰的河面上有數個冰上釣魚孔,釣魚的人們已離去,留下這些冰上釣魚孔,好奇的我走近瞧瞧,洞孔裡有層薄薄的冰層,很透明!我想像著魚兒被釣上岸的景像。
瑞典呂勒奧(Luleå)的破冰船。岸上的指示牌標示,全瑞典有八艘破冰船,我們眼前看到了四艘,停泊在呂勒奧(Luleå)的碼頭。由左而右分別是:Ymer, Frej, Atle, Oden,這四個名字取自於北歐神話裡的名字。前三艘是姐妺船,在1970年代芬蘭赫爾辛基完成建造,長104.6公尺、寬23.8公尺。Oden是最大的一艘破冰船,完成於1988年,特別設計成適應極區冰封的環境。
瑞典呂勒奧(Luleå)的破冰船-岸上指示牌。
瑞典呂勒奧(Luleå)的破冰船-瑞典海域冬季結冰示意圖,由北而南分為深藍、藍、淺藍等三種圖例。最北面的深藍色,指的是在(1)波士尼亞灣(Bay of Bothnia)與(2)克瓦爾肯(Kvarken)海域暖冬結冰情形;中段的藍色表示(3)波士尼亞海(Sea of Bothnia)和(6)芬蘭灣(Gulf of Finland)在正常的冬天也結冰;但南段的淺藍色,表示在極為嚴寒的冬天結冰的情況。瑞典其中四艘破冰船以呂勒奧(Luleå)為主要的停泊港不是沒道理,附近的海域在溫和的冬天都出現海冰。
瑞典的輸出品主要以海路為主,前十大主要港口肩負著80%出口品交通運輸的重要任務,而呂勒奧(Luleå)是其中一個港口。在1970年前,瑞典北方港口因為冬季海路結冰的緣故,造成產業的重大損失。於是瑞典的海洋部門(Swedish Maritime Administration)負起海運航線暢通的重要任務,而有破冰船協助船隻出入。
每年的十一月、十二月海冰形成,在一月份時,三或四艘破冰船正常運作,到了三月是海冰面積的最大範圍,在呂勒奧(Luleå),破冰船還要運作到五月份的某些時候才結束。海面結冰資訊是破冰船運作的主要依據。
破冰船運作是一項跨國際的高科技合作,瑞典和芬蘭使用同一項資訊系統-IBNet,過往的船隻必須註冊,其交通路線圖提供資訊給破冰船,使其了解在何時何地可提供協助。破冰船使用GPS來定位,使用雷達來顯示船隻的航行,雷達亦用以偵探冰與浮冰的分布。如果海冰結冰情形嚴重,船隻無法尋著破冰船開闢的通道運行時,必須拖著船隻前進。有時直昇機也幫忙在廣大區域尋找破冰的最佳途徑。
破冰船的船員通常有18-20人,他們工作四個星期,休息二個星期。在船上,他們每工作四個小時,休息八個小時。船員在夏季時有很長的假期。
資料來源:瑞典呂勒奧(Luleå)南面碼頭岸上的破冰船說明指示牌,攝於2012年4月7日。
來到瑞典呂勒奧(Luleå),意外看到這一大片的冰,學習到瑞典破冰船的運作情形,有興趣的人還可查詢瑞典海洋部門網頁:http://www.sjofartsverket.se/en/
瑞典呂勒奧教堂村(Church town of gammelstad, Luleå, Sweden)
瑞典呂勒奧(Luleå)結冰的河面與破冰船